教学改革
多年来,特别是在近5年的时间内,牧草与饲作物育种教研室为了适应教学工作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在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使之更趋规范与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与妥善组织,2006主编(云锦凤)全国统编新版教材,并获中华农业科技基金委优秀教材奖。
2、在教学方法上逐步废除了注入式满堂灌的方法,代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方法,并采用放映幻灯片、录像、多媒体(中文和蒙文教学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教研室全体教师对相关教学环节的掌握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调查研究,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讲课时尽力做到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课中并随时提问,与教师互动,活跃课题气氛;课后留思考题,要求学生及时结合课堂教授内容,并适当阅读一些有关参考书,以巩固所学内容并扩大知识面。
4、在原有实验基地、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科研基地建设,开展了“牧草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石凤翎,2002),创造了开放而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
通过以上诸多教改措施的研究与实施,使教学内容新颖,更能体现学科发展态势,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形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培养、个性发展的相互衔接和配套实施。2002年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获得自治区级优秀示范课程;2004年“牧草教学科研生产及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云锦凤)。
教学研究
近5年承担完成的教改项目如下:
l 石凤翎,2002,牧草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校级课题)
l 特木尔布和,2002,牧草育种学蒙语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自选课题)
近5年获得的教改项目奖项如下:
l 2002年,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获得自治区级优秀示范课程;
l 云锦凤,2004,“牧草教学科研生产级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获校级成果二等奖;
l 云锦凤,2006,主编的《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获中华农业科技基金委优秀教材奖。
近5年发表的教改文章如下:
l 模块顺序教学研究与实践
l 牧草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刍议
l 浅谈高等农林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