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课程类型:本科课程
所属专科门类:03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草业科学
课程负责人:云锦风
联系电话:0471-4317724
教学队伍
 ├ 结构及整体素质
 ├ 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
 ├ 课程负责人
   ├ 个人简介
   ├ 学术研究
   ├ 教学情况
 ├ 主讲教师
教学内容
 ├ 课程内容
 ├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实践教学
 ├ 考核内容与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 课程建设规划
 ├ 教学设计
教学条件
 ├ 教材及相关资料
 ├ 实践教学条件
 ├ 网络教学环境
 ├ 网络课程
教学效果
 ├ 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 学生评教
 ├ 佐证材料
特色及政策支持
 ├ 课程描述
 ├ 自我评价
 ├ 学校政策
教学资源
 ├ 教学大纲
 ├ 教案与课件
 ├ 教材与试题库
 ├ 教学实况录像
佐证材料
 ├ 证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方法及手段 >> 教学方法 >> 正文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加入时间:2007年05月28日   点击:

 

以“模块顺序教学法”为核心

模块顺序教学法是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逐步总结、提升而形成的一种适宜本课程性质的独特方法。主要内容是:依据课程内容组成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再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相互关系,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模块顺序排列,然后依据模块顺序分步进行教学。例如,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将本课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顺序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模块中,根据内容情况划分为8个子模块,模块名称及模块教学顺序为:课程概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特殊方法→生物技术→品种审定→良繁推广→综合应用。在实践教学模块中,依据教学目的及教学环节的联系,划分为3个子模块,模块名称及模块教学顺序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创新实践,其中,课程实验与理论教学模块同步进行,学时包括在理论教学总学时内,课程实习和创新实践单独安排,不占用课程总学时。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模块顺序进行。

本课程的模块教学法从2000年开始实施,经过逐年改进,目前已成为本课程教学的核心方法。其使用的目的主要是:①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内容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将模块合理排序,实现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深层次内容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效果。②教学中将模块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容易了解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由宏观到微观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③。划分模块,分步教学,并设计创新实践内容,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研究型、探究型和应用-研究复合型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围绕教学模块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在模块顺序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各个子模块的具体内容,合理的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询问、恰当的比喻提示和引用生动的实例等手段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本课程“种质资源”内容的教学中,在对种质及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和保存重要性的理解,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以本课程组教师培育的各类品种为例,通过育种关键过程、结果和品种应用价米值介绍,启发、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层次理解,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种质资源搜集、评价、保存和利用在新品种培育及经济和环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本课程中许多内容都使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经过逐年完善,使用效果越来越好,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学生非常欢迎。这种教学方法在所有教学模块中都得到了应用。

2、指导发现式教学法:在课程实习和创新实践模块教学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践内容学习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在生产与科研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例如,课程组教师在创新实践模块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某种野生牧草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时,采用指导发现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群体内植株个体间形态的差异,寻找新的变异类型,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反复指导下,在试验材料群体中发现了过去从未报道过的白色花和双花序类型,并提出要进一步观察的思路和想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好,学生普遍认为在创新实践阶段的学习收获最多。

3、专题式教学法:根据本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增强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加深对基本方法应用的理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欲望,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部分专题讲座,由课程组教师或国内外本领域专家,结合科研成果针对某项内容进行专题学术讲座。从2004年开始,每年在第八学期的前2周,集中安排课程组教师为学生开展综合性专题讲座。由于讲座作为专业毕业实习和本课程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之一,全年级学生都参加。例如,本课程负责人云锦凤教授每年为学生开设禾本科小麦族牧草远缘杂交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专题讲座1~2次,米福贵教授每年为学生开设现代生物技术与牧草育种方面的专题讲座1~2次,其他教师也根据每年的教学安排轮流开设专题讲座。此外,每年至少有1名外籍专家不定期作1次以上的专题报告。通过3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效果也很好,学生热情很高,不但积极参加,而且踊跃提出问题与教师讨论,

4、互动式教学法:在为了使学生听得明白、看得清楚、记得牢固、理解正确,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互动式教学法。一方面,通过教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自学答疑和布置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性思考题等措施,调动学生在课堂及课后与教师积极互动,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发现的问题后向教师提出,教师认真地进行辅导和答疑。例如,在“良种繁育”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制定一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良种繁育基地的品种繁殖方案。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和参照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完成了,教师在批阅中发现学生在设计繁殖品种时把不能在该地区结实的品种列为拟繁殖品种中,针对这类问题,教师进行了集中辅导和答疑,效果很好,在考试中此部分内容学生失分率很低。

此外,根据教学需要,还综合使用了示范演示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近5年采用上述方法教学的实施情况见下表。

2002~2006年模块教学法实施情况

授课年份

授 课 班 级

授课人数

创新实践人数

外籍专家讲座数

2002

01汉语班;蒙语班

76

10

3

2003

02汉语1、2班;02蒙语班

82

16

0

2004

03汉语班、蒙语文1、2班

152

22

2

2005

04汉语班、蒙语文1、2班

99

16

2

2006

05汉语班、蒙语文1、2班

99

18

3


 


版权所有: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